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吕新雨教授重点关注“不平等问题”,对全球南方国家主张“推进21世纪信息技术传播新秩序”进行了介绍。当前信息技术传播的底层逻辑仍是工业化发展的竞争,其中美国占据着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要在世界赢得平等信息能力所要面对的挑战与困境仍然很多。这也需要对资本、霸权的逻辑与“公平共享·新秩序框架”的理想做更具体的分析和更清晰的描述。在现今世界格局下,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去讨论互联网政治。
美国东北大学伦敦分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助理教授陈雪辰老师讲到,阅读本书让其重新思考了互联网治理这个大命题下的各类讨论。目前欧美学界大多关于国际关系的研究会偏向于强调互联网的特殊性、不可治理性,国家的基础权力在互联网治理方面很少被提及。欧树军教授在书中写到,通过身份认证、行为识别构筑双重机制,互联网从“不可治理”转向“可治理”,然而现在中国互联网治理中也存在认证权不对等而产生的隐患,针对这点陈老师也提出中国能否借鉴欧盟经验等问题。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学系研究员高辛楚楚老师也讨论到认证权失衡的问题,从欧盟制定详细严格法律法规把“技术关在权力笼子里”而引发的争论出发,谈到了政府监管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的内在冲突。此外,目前关于互联网治理存在“多利益相关方”框架与“主权国家主导的多边主导”模式两种主张,高老师提到,本属于全球北方阵营的欧盟近几年对数字主权的强调促使我们思考,这两种治理模式是否绝对对立?中国的互联网治理理念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是否有借鉴作用?
在后续交流中,吕新雨教授再次强调“问题导向”对中国互联网治理发展的重要性。吕教授提出,当前互联网治理中中国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互联网治理的讨论不应只是辩护的立场,只有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