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大力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电/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大力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一、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
经济日报发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文章表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骨干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立国之本,中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作为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3%,近10年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4%,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中国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能有效应对大风大浪、赢得战略主动,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工业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
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工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应用最集中的领域,其创新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体系创新水平。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先进技术、原料、装备和生产模式,对农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创新发展也形成强大带动效应。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部门,中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比三分之二左右,是实现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
工业是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基石。工业兴衰是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提供重大契机,也有一些国家,由于放松了对工业发展的坚持,陷入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很多新产业新赛道,使产业体系发生系统性重构,谁能占得先机,谁就能乘势而上,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加快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二、中国正处于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期
文章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博弈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明显加大。同时,中国工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高,产业基础和重点产业链脆弱问题突出,一些高端产业链对外依存度过高,工业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面临挑战。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历史机遇,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释放巨大发展动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提供广阔空间,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氛围加速形成,特别是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建成制造强国,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