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逆全球化”挡不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
http://www.CRNTT.com   2023-07-28 09:58:37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在今天为什么会遭遇逆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要求我们自觉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分析研判当今世界交织叠加的多重挑战,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

  一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这一科学判断,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提出分工和交往的扩大,特别是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世界市场,形成了世界历史。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内在蕴含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科学含义,区分“全球化”概念的不同用法,揭示西方学界的一些错误观念和认识。回顾学术史,“全球化”这个概念的广泛使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以来,围绕“全球化”的学术讨论成为热点话题。一般认为,作为系统的学术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全球化”概念,是美国学者莱维特在1983年发表的《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也有学者注意到,1970年意大利左翼刊物上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球化进程》一文已经在批判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个概念。这提醒我们:在西方学术话语中,“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指向,即与新自由主义兴起相关联的“资本全球化”或“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今天,我们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既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的自觉坚持,也是对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的深刻把握。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关于2000年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我们人民——面向21世纪的联合国》中指出:“很少有个人、团体或者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悬殊差异。”这种带来悬殊差异的“全球化”,在美国学者斯蒂格里茨看来,其规则的制定者其实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大企业。而加拿大学者帕尼奇则将这种“全球化”定位为帝国主义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反全球化”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方式出了问题,它根源于“资本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转移和转嫁,及其所导致的不平衡现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