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峘表示,美国经济韧性的来源第一是金融条件较为宽松,虽然美联储持续加息,但年初至今美国的金融条件整体是放松的。第二是美国财政极度宽松,疫后政府向居民和企业部门提供了大量补贴,尤其是政府通过大量补贴来激励企业尽早投资、尽早形成产能,有望进一步提振GDP增长。第三是美国消费仍有超额储蓄支撑,疫情期间居民超额储蓄估计有2.1万亿美元,约为当时GDP的16个点,按照去年7月到今年6月之间的平均消耗速度800—900亿美元,预计还可以支撑大半年。此外,从动态思维来看,将超额储蓄用于消费会带动就业和收入,进而会再传导到消费。
易峘提到,很多人对衰退的担忧来源于利率的上升。虽然美国在疫情期间财政赤字率比趋势值水平高出了20个百分点,但这次杠杆率的上升基本是政府承担,居民杠杆率下降,体现为居民资产负债表韧性较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政府补贴之后也没有明显上升。美国这一次财政大幅宽松、利率上升之后经济的确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但目前看来杠杆率没有出现失控上升的情形,但是不排除加息的滞后效应让明年经济出现较大的脆弱性。
对于高通胀是否会引发衰退,易峘认为,本轮通胀不完全是由需求推动的,和美国1970年代的大通胀有所不同,1970年代的通胀水平是完全失控的状态,1年期和5年期的通胀预期都到了10%以上,而这一次一年期的通胀预期因为油价的关系超过了5%,但5年通胀预期一直没有超过3.5%,表明大家预期通胀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较为可控。所以这次通胀并未完全失锚。易峘还认为,1970年代商品通胀贡献高、且持续十几年,而这次的通胀虽然刚开始是商品通胀引领、之后推升服务业通胀,但商品通胀更多是由于供给侧的堵点导致,今年商品通胀基本上就会回到零贡献,因此对整体的通胀而言并没有之前的黏性。
易峘认为,明年美国增长减速是大概率事件,经济减速的程度要看政策的应对措施。财政政策大概率还是偏宽松的,但是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是否会在通胀降温的过程中开始引导市场利息预期的下降是明年美国经济是否能软着陆的关键点,然而,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仍然没有结束。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消化不良还需要今后一至两年的观察才知道如何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