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观察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14:07:57


 

  “就像到银行存钱一样,民政部门要把大量的养老服务时间记录储存好,不能等未来兑换时连‘账本’都没了。”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杨靖说,该局委托第三方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保证助老服务时间记录准确。为保证“时间银行”刚性兑付,南京市级财政出资1000万元设立“时间银行”基金,交由南京市慈善总会管理,同时吸纳社会资本,“如果几十年后兑换不出来,通过专项基金来购买服务,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损。”

  南京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推行“时间银行”,由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来运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通过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对“区—街—社”三级实现逐层管理,并协助各区打造区域特色。

  “‘南京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政策体系相对完备、覆盖范围广、可持续运营能力强等特点。”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静长期跟踪研究多地“时间银行”,在他看来,“时间银行”这一互助养老服务模式能有效缓解当前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

  目前,民政部已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培养养老志愿者队伍,加快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做法,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40家“时间银行”,覆盖31个省份。

  可持续发展还面临通存通兑等难题

  “时间银行”在推行范围愈加广泛的同时,也面临统筹层次较低、模式定位模糊、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等共性难题。

  记者调研瞭解到,“时间银行”已呈全国铺开之势,但并不支持“跨地转账”,更遑论全国通存通兑。比如,有的城市“时间银行”以区为单位试点,“时间币”连全市自由存兑都未能实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