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次“汉字中国”展出的书画作品等纸质文物,白玉川也感叹将它们聚集在一起的珍贵和难得,尤其是那些唐宋年间的。“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纸质文物,绝大部分都是清代的,明代都少很多,元代的更少。”
“纸寿千年”只在相对理想的保存状态下,现实中我们得到的是“幸存者偏差”——那些穿越了千年时光流传至今的古代书画,都是从离乱、战火、病害中一路颠沛流离下来的极少数“幸运儿”。
未能幸存的大多数,早已湮灭于历史尘烟中。以书圣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为例,这“二王”的真迹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动荡后,便已丧失大半——被桓玄投入长江,被萧绎放火烧毁……到北宋末期,皇宫所藏的二王书法还有200余帖,至北宋覆亡之后,二王的书法真迹便再也找不到了。
白玉川一直记得自己初见莫高窟时的惊艶。“尤其是开凿于西魏年间(公元6世纪)的第285号窟,洞内壁画色彩鲜艶如新,你根本都不相信这是将近1500年前画上去的……”
尽管已经下了最大的力气保护,终有一天,在某个遥远的未来,这辉煌灿烂的敦煌壁画也会消失,一如无数同样辉煌灿烂过的古代文明。正如那个长寿之人的比喻,“再怎样延年益寿,也不可能保持永生。”
当难得的观展机会来到眼前时,珍惜每一次相隔千百年的对视,将它们记在心中,也便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