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 制造业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要看生产线。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线企业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应对压力与挑战,生产线上有哪些新的故事?行至年中,记者奔赴多地,走进工厂车间,感受一个个企业向新而行的努力,触摸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脉搏”。
“天上都是轨道,地上都是小车,所有东西都在动,只有人不动。”向记者介绍起新改造的工厂,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兴致勃勃。
这个生产户外运动服装的工厂已没有传统服装制造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吊挂系统和集成机器手,乾净整洁、高效协作。
杨世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整个行业市场需求低迷,服装生意并不好做。尽管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在尽可能地压缩成本,但技术改造的钱不仅不能省,还要想方设法地增加。“我们要优化生产的流程,向管理要效益。”
花费上千万元改造工厂,用数字化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半年嘉麟杰销售额虽然同比略有下降,但效益却有明显提升。
以工厂改造为牵引,带动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杨世滨说,企业尝试用数字技术“联通”生产与消费,稳固订单。“市场变,我们也得变。没什么可怕的,变的速度和方式找对了就好了。”
用数字化提升效益、化解压力,是很多企业转型的真实写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这些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