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北动物园大熊猫馆又多了这项新设施
http://www.CRNTT.com   2023-07-18 17:58:55


大熊猫于训练笼中进行预防医学训练。(照:台北动物园提供)
  中评社台北7月18日电/台北市立动物园大熊猫馆新修缮完成的场地,游客可透过新场地的观察窗,近距离观察保育员与大熊猫进行的互动与信任训练。这是基于医疗管理需求,在保护设施下所进行的动物训练,可更有效的联结动物与保育员的沟通,强化动物管理与医疗品质来提升动物福祉。7月19日下午将于修缮后的新场地进行首场大熊猫保母讲古解说活动。

  台北市立动物园发布新闻稿指出,为提升园内动物照养的软硬体设备,考量大熊猫馆现有栏舍已达容留上限,于2022年将馆内空间重新配置、调整新建栏舍,同步新增空调机组,以利温度与湿度之调控。新的大熊猫室内活动场,在游客面增开了大型落地窗,可在特定时段呈现过去皆在后场进行的动物医疗训练过程,将幕后“behind the scenes”精采画面搬至前场,未来民众将有机会透过定点定时的保母讲古活动,深入瞭解大熊猫的医疗照养管理与训练,见证野生动物照养与医疗科学之跃进。

  园长谌亦聪表示,动物园以科学管理的角度,建构可持续进行的动物训练模式,改变过去动物管理的观念与模式,从建立动物与管理员间的信赖关系做起,形塑现代化动物管理新气象,更强化效率与安全。从2004年起,台北动物园在目标管理中增设“推动动物训练”工作,自此开始推展现代化动物训练的观念与模式。2008年12月引进大熊猫后,于检疫期满即开始持续落实动物训练。2013及2020年新生个体“圆仔”及“圆宝”也与母亲“圆圆”一起加入医疗训练。即便圈养下的大熊猫属于容易信赖及亲近保育员之动物,但保育员也不能轻忽其意外之攻击性,因此在训练时必须采“非直接接触”─也就是必须隔网或在人熊安全的训练笼中进行。

  谌亦聪指出,现代动物园的动物训练方式是以正向强化为原则,使用短哨音为桥梁,告知动物已做出正确动作,并以目标棒导引动作的发生或加上手势或口令的连结,辅以食物、声音或触摸作为奖励。使用的基本工具包含哨子、目标棒、喂食桶、强化物(以苹果切成小片)及管理医疗等工具,目前大熊猫们正进行量血压、抽血、打针、刷牙、拍摄X光及超音波检查等预防医学训练。

  台北市立动物园大熊猫新场地完工后,将在7月19日下午推出第一场动物保母讲古解说活动,当天会在新修缮完成的场地,让民众透过玻璃,近距离观察到大熊猫与保育员在保护设施下所进行的动物训练,希望搭配保育员的解说,让民众感受更具临场感的大熊猫动物训练保母讲古活动,让民众感受野生动物的真善美,展现现代动物园专业照护、预防医学、保育与教育功能。

  为保障您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参与保母解说活动的游客请遵守以下事项:每场限额20人、禁止大声喧哗、禁止使用闪光灯及录影、室内建议佩戴口罩,并请配合工作人员指示,保持适当距离,本活动将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三推出,依动物状况进行弹性调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