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网评:拿公共政策造谣,蹦得越高摔得越狠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郑岩
近期,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相关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共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中央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从严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人杜撰“股市小作文”称某会议将讨论多项财政经济政策,引发股市较大反应;有账号自称“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能够帮助县市获取政府补贴,干扰城镇化建设工作秩序;引用农耕活动配图,炮制“河南花49万助农插秧2亩”谣言;号称“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实际是诱导付费参与培训……这些谣言有的假借权威、胡乱臆测,有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有的刻意摆拍卖惨、影射诋毁。花样百出背后,一些不法分子在恶意博取流量、吸引眼球,进而谋取私利。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在匿名的网络空间制造谣言、散播谣言,造成严重后果。尤其要看到,有人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利用广大群众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度,公然拿公共政策内容造谣传谣,传递了错误信息,误导了社会公众,更损害了政府形象,煽动了网友情绪,对网络秩序、社会稳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相关行为看似找准“流量密码”,事实上已触碰法律红线,或涉嫌寻衅滋事罪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终将受到法律制裁。
造谣传谣人人喊打。近段时间,相关平台处置违法违规账号,编造“医院人为纵火”“徐汇交警撞死外卖骑手”等造谣者被行政拘留。事实说明:切除网络谣言社会“毒瘤”,必须祭出法律利剑。尤其要看到,谣言传播链条中,涉及人群较广,关键要打中“七寸”,切断源头。对于恶意编造传播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必须依法严惩,真正让违法者有痛感,让从业者知戒惧。同时,应督促平台发挥监管作用,提升谣言发现处理能力,对违规账号及时处理或关停,一个都别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