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以文物建筑之活带动文化传承之火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6:28:18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网评:以文物建筑之活带动文化传承之火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邓海建

  老文物,新风景。最近,北京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又有了新进展:西单饭店、护国观音寺、五道庙已完成修缮,在做开放前的准备;歙县会馆、晋江会馆、梨园公会、聚顺和栈南货老店预计年内也将完成修缮。

  泱泱华夏,万古江河。文物建筑是看得见的一脉精神,也是摸得着的一种力量。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沿着各色文物建筑的脉络,我们最能感受到文明的底气与文化的自信。

  静默的文物建筑需要保护,也需要在时代版图上活化利用。我们常说,“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匠心之韵、文化之美,让文物建筑与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甚至成为集纳了社交、美食、创意、体验等属性于一体的新公共文化空间,满足年轻人的热爱、重塑新城市的窗口,文物建筑就不再是“孤芳自赏”的“古董”,而可以成为日常打卡的地标。

  文物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因城制宜、因时制宜,每个城市都能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活化利用之路。2020年,北京西城区发布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对7处文物建筑进行公开招标,吸引34家44份项目申请。在不断实践中,当地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模式”。放眼全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至141座,各地也多在探索“解锁”古建筑新生力的属地之路。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物建筑不是历史的绝唱,而应该有时代的回响。一方面,有序引入社会力量,提升保护与监督的维度;另一方面,稳妥推进市场运作,让文物建筑焕发更多效能。文物建筑是“文化与文明的讲习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产与生活。更科学地保护、更有序地传承,才能让沉睡已久的文物建筑擦亮时代之光,让后人“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也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讲好真实而立体的中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