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1:01:01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讲话中,总书记列举了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多个重要元素,其中包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值得注意的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被列举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智慧结晶之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向国际社会展示的大国风范、交往之道。

  “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基本含义为,各国之间要相互讲究信用、要建立和睦关系。这句话所记载的是孔子在参加祭祀之后触景生情、发出的关于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秩序的叹息与期盼。“亲仁善邻”,则出自更早的《左传·隐公六年》,即“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应该亲近善人、友睦邻国。其所描述的场景是,陈佗劝谏陈恒公要将“亲仁善邻”作为国家最宝贵的方略,应同意郑国的求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当中,信、睦、仁、邻等传统理念共同汇集为中华民族对天下有序良性互动及理想秩序的持续追求与不懈探索。

  “信”是立国之本,更是国家间保持良好交往的根本基础。《管子·枢言》曾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正确义利观,倡导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要求。2013年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总书记曾提到“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凸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睦”为国家间交往设置了和顺亲近、守望相助的和谐目标。《广韵·屋韵》有云:“睦,敬也……亲也,又和睦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一直追求和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决定着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关键角色定位。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成功召开,总书记再次提出了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重要目标,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和睦和谐指明了方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