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网评:青年旅社拒接35岁以上旅客,如此设限并不合理
来源:光明网 作者:然玉
近日,喜欢入住青年旅社的李先生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北京市内多家青旅拒绝接待35岁以上的旅客,“平台上不少商家拒绝35+入住,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没有备注这个要求的,通电话的时候,居然也提了这个条件。”记者联系北京多家青旅,发现年龄限制的情况较为常见。一名商家表示:“不接待35岁以上顾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生活习惯不一样,不方便管理。”
顾名思义,青年旅社(简称青旅)就是以青年为顾客主体的旅店,现实中,青旅的绝大多数住客也确实都是年轻人。大体来说,这是消费者自发形成的秩序,并非经营者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从最近一些网友的爆料来看,这一细分住宿市场发生了某些明显的变化。很多青旅直言不讳地表示,“拒绝接待35岁以上中年人”。如此这般新老划断,当真是伤害值拉满。
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住宿解决方案,青旅的商业模式,大致立基于两个层面。其一,就是便宜,性价比高;其二,则是年轻客群衍生出了独特的相处方式和社交文化——六人间、八人间,上下铺设置,加之局促却热络的公共空间,青旅自带“天南海北共处一室”的江湖缘分。大家虽是萍水相逢,但通过聊天,很容易敞开心扉,“一醉方休到天明”,抚慰着“同是天涯漂泊客”。青旅在解释为何拒接35岁以上旅客时坦言“生活习惯不同,不好管理”,大概就是基于此。经营者或许认为,中年人“混进”青年人的主场造,通常是“造不动”“造不起”的。
的确,商家为了便于经营,需要筛选合适的顾客,这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以35岁为界一刀两断”,绝不是合适的筛选标准。且不说此举有年龄歧视之嫌,触碰“35岁危机”的社会心理痛点,单从迎客赚钱角度而言,这一做法就极易引发误伤,错失生意。一个人是否适合青旅,年龄并不是决定因素。中老年的驴友、背包客大有人在,他们过去是青旅的常客,如今一刀切地将之拒之门外,未免残酷。
“年过三十五,还吃什么青旅苦?”这样的诘问世故而冰冷。有故事的青旅,不该只有青春叙事。以充分的告知、事前的沟通,以及基于“规则认受”的共识,来取代年龄高墙所主导的世代隔离,方才更符合青旅自由包容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