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胁迫”是美国手中杀人的“刀”
http://www.CRNTT.com   2023-07-07 16:46:16


  中评社北京7月7日电/据海外网报导,《纽约时报》日前在题为《美国政府自己创造了“反美联盟”》的文章中评论称,伊朗和古巴等国日益团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试图饿死古巴、让伊朗屈服。美国惯于指责别国以大国地位、胁迫性政策、经济胁迫方式要挟他国服从、搞胁迫外交,但事实上,美国才是胁迫外交的始作俑者。

  发展中国家是美国滥施胁迫外交的“重灾区”。以伊朗为例,自1979年以来,美国长期对伊朗实施各类单边制裁。在全面贸易禁运的苛刻条款下,许多伊朗民众连基本药品都无法获得。英国《卫报》2013年报导称,在美西方国家的制裁下,癌症患者所需的化疗药物和血友病患者所需的凝血剂等“救命药”都严重短缺。虽然西方国家对一些药品的制裁进行了“豁免”,但在现实中并没有用,因为这仍与针对银行业的全面限制相冲突。一名药品公司负责人告诉《卫报》记者,“有些公司同意向我们出售药品,但我们没有办法付款。例如有次我们的钱在银行里放了4个月,但转帐一再被拒绝。”

  《伊朗公共卫生杂志》2014年刊文称,虽然一些药品并未被列入制裁清单,但药品出口、金融交易和运输等方面难于获得许可,以及担心美国可能对制药公司和国际银行进行制裁,导致了特定药品和医疗设施出现短缺。超过600万患有血友病、多发性硬化症、地中海贫血、癫痫和各种免疫性疾病等复杂疾病的患者、肾透析患者以及癌症患者,都感受到了这种影响。伊朗的手术室麻醉剂即将耗尽,医院只能采购不再使用的老式麻醉剂。许多患者无法承受治疗的任何中断或延误,伊朗已有因药品短缺而死亡的案例。

  据半岛电视台2021年报导,伊朗大约有1000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患者,这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皮肤出现水疱和伤口,有患者形容说,“就像是沸水不断滴落在皮肤上,每天、每个时刻你都会感到这种疼痛,你能看见自己的皮肤如何剥落”。瑞典一家公司生产的特殊绷带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但在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不断追加制裁,这家瑞典公司停止向伊朗出口这款产品,病痛也再次向患者袭来。一名患者由于腿部伤口持续扩大,造成了感染,不得不进行腿部截肢。自从这款产品停售以来,已有近30名伊朗EB患者死亡,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其中大部分是儿童。联合国新闻2021年报导称,这家瑞典公司的做法是由于“过度遵守”美国制裁,避免因与伊朗开展贸易而遭到美国处罚。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伊朗儿童阿米尔·侯赛因·纳罗伊身上,据美国调查网站“截击”6月12日报导,这名儿童身患地中海贫血,10岁时便因病去世,他原本服用瑞士一家制药公司的药品,但同样由于相关企业担心被美国制裁,这名儿童无法再获得这种药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