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丰富
多层次市场体系持续发力
“实现30/60目标,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其中绿色金融将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易纲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发展需要多种类型和层次的资金支持,如直接融资的债券市场、间接融资的贷款市场以及绿色金融衍生品等。
从总量上看,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不少银行已经构建起绿色金融专业产品体系。例如,浦发银行打造绿色制造、绿色城镇化、绿色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碳金融等绿色金融“六大领域”企业的各类金融需求场景,形成“6+N”立体式、全流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兴业银行推动创新排污权抵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贷款、环保贷、节水贷等特色产品,推广复制碳减排挂钩贷款,承销市场首批“碳中和债”、境内首单蓝色债券等。建设银行日前在境外发行“生物多样性”和“一带一路”双主题绿色债券,这也是建行首次发行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
“实现碳中和需要的绿色投资是百万亿级别的,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助理陈亚芹表示,如何围绕碳中和目标实现这百亿级别的资金投入,既是金融机构的责任所在,也是加快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意义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