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3-06-12 08:20:15


   
  从供给端发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文章分析,从供给视角来看,经济发展质量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可以分解为劳动投入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劳动和资本的积累主要反映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则代表经济增长中不能被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所解释的部分,反映技术的进步或效率的改进。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表明经济增长中由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推动的比例越高,也即经济增长的质量越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存在质量不够高、动力不够足、结构不够优等问题,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在这方面,中国还有较大发力空
  
  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技术进步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两方面决定。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能有效改善供给端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水平,通过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举措,有效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提升技术进步速度,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另一方面,能推动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将资源更多地配置到高效率企业,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从供给侧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以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激发需求动力
  
  文章称,从需求视角来看,经济发展质量可以由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一般来说,经济总需求包含居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其中,投资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来的生产需要,政府购买主要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持经济秩序,净出口反映了国外对本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相比之下,居民消费反映了人们为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要而产生的支出,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更加直接。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还相对偏低。这其中有周期性的原因,但更多是结构性、长期性因素导致的。在经济增长动力方面,以往我们较为依赖高投资和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快速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在收入分配方面,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还需进一步提升,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增长。在社会保障方面,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服务性消费供给总量尚不足,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增加了居民预防性储蓄,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面向未来,通过提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还有较大空间。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用改革的方法消除阻碍居民消费的长期性和结构性因素,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一方面,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效释放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能有效应对经济冲击和稳定经济运行,从而为提高居民消费创造良好宏观环境。因此,从需求侧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应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若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而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扩大的需求将难以找到优质的增量供给,需求的扩张也就难以持续;若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那么增量供给将难以被市场完全消化,会带来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等问题,也就无法持续地激励企业等部门提高供给质量。对此,需做好适宜的宏观政策安排,统筹使用维护经济稳定、提振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的宏观政策,有效提振内需和优化供给,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体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