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上升在从安民告示模式向吸引感召模式转变。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仅要说清楚不变,以安心;还要说明更好,以争取认同。
四是上升在两种动力、统一被统。新时代,两岸必须统一,两岸必然统一,或者是统一与被统一两种动力都越来越强劲,其力度前所未有,故“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研究讨论成为势所必然。如果台湾政治势力和广大民众不参与到这个讨论过程中,要么就是大陆采取特有的民主方式征求台湾民众的意见,丰富自己的方案;要么就是武力解决,先有个武力解决后的管制过渡时期,再推进看常态化体制机制。这种方案也需要研究讨论,使得这个过程更加平稳有序。在后者来说,大陆方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大陆方面有接收、管制到常态化各种各样特点的地方的经验,包括国民党的模范区、边疆民族地区、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其经验的丰富程度古今中外未有。所以,这个方面不担心。历史是有规律的,昨天的“911事件”结合今天的世纪,只要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社会的常识、符合人性,就没有过时的问题。
五是上升在网络空间、无缝管道。这使得这种民主协商有了更广阔的管道和平台,不再受制于政治的限制、制约和阻挠。这是前所未有的环境条件。互联网资讯可以激发两岸敌意,但可以滋养两岸认同;互联网本身没有倾向,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个管道,包括ChatGPT这样的AI新工具,也可以推进两岸民主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进程。这里的关键是重视互联网、瞭解互联网、善用互联网。
专家学者要通过互联网连接海峡两岸不同群体、个人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想法,善于从反对意见群体中寻找共鸣点,进而由点及面,扩大共识。推进统一无非就是把反对统一的人争取过来。如果不能听取反对意见,如何实现统一的协商?中评社可以发起这样的两岸讨论,注重引导,培养共识。
六是上升在方案论与过程论相统一。方案的协商既是统一的结果,也是统一的过程,协商本身也是统一进程的一部分。所以,要把握这个特点,把争取对统一必然性及要求的认识和主战场,融化到我们研究及协商进程中。而不是仅仅针对结果。如果海峡两岸能探索出在研究协商中建构认同、推进统一、实现统一的模式,不啻为对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贡献,那么这个理论和经验体系,也可以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及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一部分,从而对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这其中,海峡两岸人民都是贡献者,亦都可为之自豪。
七是上升在反“独”遏“独”到消融“台独”的演进,是谓“化独渐统”。民主协商的对象,在一定历史阶段自然也包括主张形形色色“台湾独立”的台湾民众。协商本身就是转变其立场的过程。台湾民众对“台独”的误解,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海峡两岸都有责任,大陆方面也有责任消除这些因素。那么如何在两岸民主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进程中化解“台独”,争取特定人群的思想转变,也是思考的焦点。包括让他们认识到统一之必然,“台独”之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