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设备破解救援难题
模拟地震后不久,“千里信使”翼龙无人机飞抵丽江上空,迅速搭建应急通信网络,并开展灾情侦察,实时回传现场画面。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张斌川表示,本次参演的翼龙无人机从过去只支持一家运营商服务1200人,到现在实现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最多可同时服务2400人。带宽提升以后,翼龙还可以边侦查、边扫描、边回传数据,后方边建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抗震救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演习中,新装备新技术各显神通,构筑起生命安全屏障。
云南省地震局工作组依托云南地震预警系统,在废墟搜救等点位布设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及时为救援工作提供强余震预警,确保救援队伍安全;
在高山丛林搜救现场,救援人员制作720度全景指挥定位图,搜寻失联人员,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多种搜索方式并用,快速定位被困人员,并成功实施营救;
堰塞湖险情处置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布设水域应急监测成套装备,运用水下机器人实时监测回传堰塞湖容积、流量、坝体暗流、裂隙等相关数据……
“演习突出现代化救援手段运用。”颜彬说,演习中坚持人机结合,大幅度使用工程机械、电子科技、无人智能等一大批高性能、高科技的救援装备,探索创新救援战法,提升抢险救援效能。
全力打通“信息孤岛”
电力、通信和道路中断,一个个村庄变成“信息孤岛”,打通“信息孤岛”,成为决胜救援的关键。
一部部手机信号逐渐满格。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派出40人组成的抢修队,携带应急通信设施徒步挺进“灾区”,采用“应急车+基站+机载融合通信中继”的应急通信新模式,在“信息孤岛”区域,迅速开通应急基站,形成大面积网络覆盖,保障“灾区”群众通信需求。
一盏盏灯渐次点亮。灾情勘查、验电、装设接地线……在电力设施抢修现场,云南电网丽江供电局抢修人员确保安全后,登杆更换横担瓷瓶、修复导线,快速恢复电力供应。
一条条路全力抢通。在公路桥梁抢通现场,中国安能利用铺路机在通往“震区”损毁地段铺设临时活动路面,同时快速架设目前国内单体跨度最长的51米应急机械化桥,保障各种轮式和履带式装备通过损毁路段。
……
“此次演习按照精锐用兵、精准救援、实战实练、实导实演的方式开展指挥演习和综合演习。”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演习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势,达到了提高应急指挥效能和救援合力、推动各地强化抗大震救大灾准备、促进抗震救灾能力提升的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