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进行发射演练。 |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据外媒报导,在刚过去不久的4月26日,以色列迎来建国75周年。作为中东地区的“弹丸之国”,以色列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武器出口量长期位居全球前十,这与其75年来把防务产业发展放在战略首要地位密不可分。此外,以色列还专注于先进防务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被认为是防务创新领域的“佼佼者”。
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大力推动安全与防务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稀缺、人口有限等因素,决定了该国若要维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必须走高效和创新之路。为此,以色列政府和国防部寻找到两个突破口。
一是所谓的“借鸡生蛋”,即依靠美国的军事援助,培育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提高本国武装力量的实力和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以色列曾长期依赖来自美国的军事援助。当时,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资金。以色列利用两国协议中的漏洞,将部分资金用于改进或升级美制武器系统。这既确保了以色列进口的美制武器在性能上优于其他国家购买的同类产品,也提升了以色列防务企业的创新和制造能力,为其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奠定基础。
二是“以贸促技”。美国注意到以色列的做法后,对援助协议进行修改。尽管修改后的协议增加了对以色列的援助金额,但禁止后者随意挪用,即以色列不能再利用美援资金对购自美国的武器进行改进等。为寻求新的资金来源以确保本国武器研发和创新,以色列开始以国际贸易的名义推动防务产品出口,单兵武器、防空系统、反导系统等被纳入出口清单。这些装备均经过以色列国防军的实战检验,且性价比高,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实用派的代表。据统计,2021年以色列防务产品出口创汇达到113亿美元,有效补充了研发和制造支出(2021年约为190亿美元)。
为推动防务领域创新,以色列国防部建立了国防研究与发展局。该局每年可获得数亿美元的预算,管理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其主要推行两项策略。
首先,鼓励大型私有防务企业的建立与竞争。在20世纪90年代前,以色列防务行业基本上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以色列造船厂等国有企业垄断。20世纪90年代后,在以色列国防研究与发展局的推动下,私有防务企业大量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