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算”出强大科创力——之江实验室探访记
http://www.CRNTT.com   2023-04-20 12:23:10


  中评社北京4月20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走进之江实验室计算与数据中心,一台台黑色机柜列队排开,一盏盏指示灯不停闪烁,“之江天目”异构智能计算机在高速运转。

  一秒钟可进行百亿亿次运算,这里是目前国内同类新型研发机构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算力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智能计算快速发展的缩影。

  智能计算机有什么“超能力”?为科研和生产带来了什么?记者近日与“算力中国行”调研团一起来到之江实验室进行实地探访。

  创新突破背后的“超能力”

  今年3月,之江实验室深度参与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位列第2位。实际上,这一天文观测的重大成果很大程度是“算”出来的。

  “‘中国天眼’FAST夜以继日地巡视着浩瀚宇宙,每天能产生高达250TB的数据,可以装满250台个人电脑。”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高级工程专家陈华曦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快速射电暴探测,好比要在FAST观测数据“大海”中,捞取出快速射电暴信号这根“针”,高性能智能计算是重要支撑。

  陈华曦说,研究团队通过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大科学装置,研究设计科学智能算法,数字反应堆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运算,可以规模化探测快速射电暴等天体辐射现象。

  这相当于将人工不可能完成的计算工作量压缩到了两三个小时。高效的计算处理手段也让FAST成为世界上发现快速射电暴脉冲最多的望远镜。

  “射电天文数据量大、复杂度高,高性能智能计算是天文数据处理中持续的核心需求和前沿限制瓶颈。将智能计算技术引入天文领域,让天文学者看到瞭解决天文数据处理难题的曙光。”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说。

  不仅计算天文。借力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高性能计算正在赋能多领域的科研创新:在水稻4万多个基因中破解其基因密码,推动作物育种从“试验选优”向“计算选优”;智能计算制药开放平台依托数字反应堆的强大算力,搭建基于智能计算的高通量虚拟筛选工作流,快速分析分子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能够有效干预疾病发生的潜在药物分子……

  目前在之江实验室,每天要完成超过200余项计算研发任务,科学研究的变革正在进行。

  “智能计算为基础研究带来了新工具和新范式。”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总设计师朱世强说,科研人员未必预料得到的创新突破,未来也许就会在智能计算与各领域的融合创新中涌现出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