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3-27 15:36:09


 
  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既有供给方面的因素,又有需求方面的因素;既有经济发展本身的因素,又有各类突发因素。稳预期、提信心是促发展的前提。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无论是稳预期还是提信心,从根本上看都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对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有效益、有速度的发展;对百姓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供给角度还是从需求角度看,高质量发展都是最大公约数。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当前,经济发展进入回升和发力阶段,潜在的投资正在寻找各种新机会,各种消费也在竞相迸发,需要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中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呢?

  一是要把握量的增长这个基础。只有具备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保证投资、就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顺利进行。合理增长表明我国所确立的增长速度目标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科学测算的结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这“三稳”就是建立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基础上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预期目标,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些量的确定正是基于经济发展的系统性考量,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二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这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的根本遵循。离开了新发展理念的指引,或者片面强调新发展理念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甚至可以说,能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判断是否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

  三是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之所以把科教兴国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就是因为我国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来说,必须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此,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攻关和突破;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发挥高校作为科研主力军作用,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