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复旦-哈佛中美青年领袖对话 聚焦前沿科技
http://www.CRNTT.com   2023-03-04 00:39:23


 

  最终大会共设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互联网”和“太空政策”四大专题分论坛。2月26日的会议为哈佛大学主场,设“互联网”与“太空政策”专题分论坛。

  2月26日第一场专题分论坛聚焦于网络空间。参加对话的两位嘉宾分别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汪晓风及复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姚旭。讨论期间,两位嘉宾就中美网络合作的分歧与管控、数据安全的界限把控与挑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两位嘉宾都认为,中美网络方面的合作致力于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开展。两国对网络空间属性的不同界定导致了两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的分歧,进而反映在对涉及两国重大利益事件的处理中。随着网络空间本身从技术、经济领域逐步拓展到社会、政治、军事领域,两国日益将网络空间视为各方利益、国家利益和重大关切,网络空间的重要性和活跃度不断上升。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网络问题对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管控分歧、促进合作至关重要。对于分歧的解决,首先要通过交流对话缩小认知差异;其次,要通过回顾历史恢复先前的合作项目;最后,中美双方要创新构建新型合作模式。

  2月26日第二场专题分论坛聚焦于太空政策。参加对话的四位嘉宾分别为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张茗研究员、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江天骄副研究员、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商用远程遥感咨询委员会Brian Weeden先生和波士顿大学法学院Alissa Haddaji教授。四位嘉宾首先围绕当前中美在太空领域的总体关系进行了讨论,部分嘉宾从外空国际法的角度切入探讨了外空稳定的可能性,《外层空间条约》确立的有关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对于各国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有一定指导意义。而在过去几十年的太空活动中,这些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国际社会仍需要做出的努力。当前太空竞争正在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美国在这个领域的合作还是相当困难的。另有部分嘉宾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讨论了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内互动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破局之路。在此基础上,四位嘉宾进一步探讨了中美在太空科研、地外行星探测、太空残骸治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嘉宾们提到,在《沃尔夫修正案》等法规限制中美双边合作开展的情况下,双方航天机构可尝试在多边机制下建立协作。

  问答环节中,有美方学生询问商业化航天和私营企业参与会对外空治理产生的影响。嘉宾们认为,一方面需要认可私营部门对太空事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大量私营部门参与后可能造成的轨道拥挤等问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