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23-03-03 17:17:09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以党中央的名义出台的第一份学前教育的文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8年增加了2.83万所;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8年增加148万余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8.1%,比2018年提高6.4个百分点。

  残疾人就业有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就业困难重点人群,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5年来,越来越多残障人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
 
  在北京彩虹天使咖啡屋,听障青年赵磊磊不仅学会了10多种点心的制作,还不断学习经营知识,现在已升任为店长;在福建龙岩,“玻璃娃娃”郭羽容忙着在镜头前推销绿植,凭着优秀的口才,她已经是一名颇受欢迎的带货主播。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5.5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30万人以上。

  残疾人就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源自于不断织密织牢的政策底线。2018年以来,我国围绕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出台多项政策,提出2022年至2024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行动目标。一条条精准有力的措施直击残疾人就业中的难点痛点——

  给予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财税和金融优惠,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针对残疾人大学生、农村残疾人开展专门技能培训,鼓励残疾人参与非遗传承项目……

  在政策的指引下,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等多种就业形式稳定发展,残疾人就业的总体大局日趋向好,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类别化、精准化的助残就业项目。由中国残联各协会推出的“心光绽放”“天籁之家”“美丽工坊”“蜗牛之翼”“集善乐业”等帮扶项目分别聚焦视障、听障、肢残、智力和精神残疾等特定群体,带动残障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就业增收。

  眼下,由人社部、中国残联等多部门组织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全社会扶残就业的热潮不断升温。广西2023年定向招录残疾人公务员人数创历史最多;山西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可获奖励……这些暖心的举动不仅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也带动了残疾人更加平等充分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