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未在身边,绝大多数属隔代教育和管理,在日常管护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手机沉迷的风险更高,预防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之所以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更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上网条件的便捷化,家庭管理缺位导致使用手机的时间失去控制。隔代教育管理的模式下,祖辈们既没有能力或意识引导留守的孙辈正确使用手机,甚至不少人将其当作“电子保姆”主动提供方便。鄂东一所乡镇初中某位教师感慨,眼下在乡镇、农村,手机已经成为一道横亘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的“首要难题”。与学生“斗智斗勇”既需要监护人有责任与耐心,也要求注重方式方法,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针对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的现象,需要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来破解,关键在于要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加强宣传引导,讲清手机沉迷的危害性,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自觉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家校共治的实际效果,双向互动构建坚实的保护屏障。一方面,家长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作为监护人既要真管又要善管,对被监护人的手机使用时间和行为,都要严格控制,同时要坚持陪伴教育的原则,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更多关注手机之外的现实世界,如此,才能让孩子把精力和时间从手机上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严格执行手机管理的相关规定,注重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以及禁止带入课堂等要求。为了让学生处理好与手机的关系,校园手机管理要刚柔相济、堵疏结合、双管齐下,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以此培养让他们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