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3日电/网评:《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欣红
近日,有网民建议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引发了舆论持续热议。
该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列出的主要“罪证”包括:“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给予他们无限的同情”等问题,并称这是自己见过的“最毒小说”。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发布了长文回复,一方面肯定了该网友的顾虑存在一定合理性,另一方面则从《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地解释,赢得了舆论的广泛认同。
“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有关《水浒》等经典作品是否适宜孩子阅读的争论,早已有之。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典名著当然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水浒》等经典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不仅无需大惊小怪,而且敢于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批判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水浒》等经典作品是否适宜孩子阅读,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评判原则。除了精华与糟粕何者为主之外,更值得提防的是不能犯下以今非古的低级错误。
众所周知,评判历史人物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时空之中审视,否则就极易得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看待经典作品也同样如是。前些年,就有“专家”以“父亲”横穿月台违背交通规则为由,提出应该删除中学课本中的《背影》,令人哑然失笑。
从现代的价值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几乎都存在“瑕疵”乃至“有毒”。再经典的古代作品也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认知价值环境,再伟大的历史巨著也不可能跨越古今正视两个时空的价值评判,再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会有“过时”甚至是糟粕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