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夯实人工智能算力底座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09:05:15


  中评社北京2月9日电/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浪潮信息日前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指出,据测算,“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地区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约2.9倍至3.4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约36倍至42倍。作为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智算中心在提供算力算法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媒介,在赋能产业发展、促进数实融合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演进,人工智能领域呈现技术多点突破、应用加速迭代的特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关键是要在中间载体、场景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打通从技术到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从这个意义看,智算中心无论是在本身所具备的技术功能,还是其产生的助推联动效应方面,具备了“以己之能向彼赋能”的条件与可行性。
  
  通过以应用为导向,智算中心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定性角度看,智算中心扮演的是算力生产者和提供者的角色,是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而以产业链为路径,智算中心则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清晰可见。智算中心属于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其建设、运营、维护涉及面广,所联系的市场主体众多,随着算力需求的扩大,智算中心建设所产生的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有助于更好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
  
  此外,智算中心建设也将为下游相关的加工制造行业提供更多的需求,促进这些行业在稳定的市场需求中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于智算中心从兴起到成熟,其中积累的综合管理经验以及形成的运营模式,将为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路径示范。
  
  充分发挥智算中心的赋能作用,要注重发挥智算中心建设运营所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人工智能算力“底座”。
  
  第一,持续夯实智算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基础。按照开放标准、集约高效、普适普惠等原则,打造更加开放多元的架构与标准体系。通过推进算力、算法的基建化和一体化,让服务更加高效。立足长期发展需求,保证规划建设的技术领先性。建立智算生态,让智算中心使用更为便捷。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智算中心核心技术与降低碳排放要求的匹配性和适用性,降低能耗成本,保障绿色发展。
  
  第二,持续拓展智算中心稳健发展的各类应用场景。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从实际的生产生活需求出发,整合相关资源开展智算中心建设。不断总结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并对有关投资效益进行精准测算和复盘,从盈亏平衡的角度去审视各类应用场景的实际价值。做好投融资方案的精准化设计,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序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智算中心建设。
  
  第三,挖掘智算中心对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潜力。全面提升AI算法训练数据质量,使沉淀的数据资源在制造业智能化的各个应用场景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注重培育区域智能生态,以智能算力生态聚合带动多层级制造业生态体系的形成,助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通智算中心促进智能工厂建设的传导环节,促进技术、算力直接形成现实生产力。
  
  第四,有序做好智算中心一系列配套保障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全面提升AI算力生产供应。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据汇聚、数据应用、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有效衔接、有机结合,建立更为牢固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投—建—运”模式,形成多主体联合推动、多源资金同时参与的格局,提升智算中心建设运行效率。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琪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