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储备货币职能明显提升
储备货币职能是指作为非本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主要考察国际储备货币(SDR)篮子货币和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的份额。外汇储备是全球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民币在SDR篮子货币权重提升。2022年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这是2016年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以来的首次审查。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升幅1.36个百分点),将美元权重由41.73%上调至43.38%,同时将欧元、日元和英镑权重分别由30.93%、8.33%和8.09%下调至29.31%、7.59%和7.44%,人民币权重仍保持第三位。执董会决定,新的SDR货币篮子在2022年8月1日正式生效,并于2027年开展下一次SDR定值审查。
SDR篮子内的货币组成反映了这些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其组成和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IMF信贷利率水平,对借贷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成为SDR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这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对中国在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人民币纳入SDR篮子也使得该篮子更加多元化,更具代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SDR的稳定性和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吸引力。此次人民币权重的上调,反映出IMF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取得的进展的认可,也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储备货币份额进一步提升。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全球外汇储备构成 (COFER)中,人民币占比2.76%,同比增长了0.1个百分点,排名保持第五。年内人民币在COFER中占比最高攀升至一季度末的2.87%的历史高位。相比较而言,美元仍为最大储备货币,占比在59%附近保持相对稳定,欧元和日元的比重仍在下滑,英镑小幅上升。整体而言,人民币份额增长明显,其他货币比重基本稳定。
四、计价货币职能积极尝试突破
计价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职能,主要体现在全球贸易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定价,意味着“国际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结算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大突破,但在国际计价货币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提高国际计价货币职能有助于增强支付手段、流动手段和贮藏手段等功能,降低人民币的使用成本,提高货币竞争力和国际货币地位。
美元是全球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计价货币。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全球商品序列,截至2022年10月末的49种主要出口商品中,35种以美元计价,12种以欧元计价,其他以指数计价。
人民币的大宗商品计价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全球贸易商品定价和计价还是以美元为主。2018年至今,现货铜、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精对苯二甲酸期货、橡胶期货以及原油和棕榈油期权也陆续引入境外投资者交易,但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价格,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议价能力仍然较小。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快,人民币结算其他资源类商品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或将削弱美元国际货币计价的主导地位。
人民币正挑战美元计价货币地位。2022年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6月,印度总理莫迪强调印度将继续做最有利于本国能源安全的事情,随后印度最大水泥厂商超科集团(UltraTech Cement)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购买了价值约1.72亿人民币的煤炭,此次交易是以人民币支付的。9月,俄罗斯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公司)和中国合作伙伴(中石油)已决定以卢布和人民币50:50的比例支付天然气供应费用,使用本币直接结算实现去美元化。
2022年12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未来3到5年,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在重点合作领域作出努力,其中首要的就是能源合作。在此期间,中国与沙特签署34项投资协议,虽然提出了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但暂未能达成最终协议。石油贸易深受地缘政治影响,人民币结算将挑战美元地位。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作者曹誉波为经济学博士,供职于某国有大型银行金融市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