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技术破解老大难
当然,除了合理规划外,充电桩及基础设施的技术革新,也是破除充电难题,推动充电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共充电桩的服务对象为全社会或部分社会车辆,私人充电桩的服务对象则为较为固定的个体。由于新能源汽车数量分布、车辆使用频率、续航里程等诸多因素,私人充电桩不仅数量远多于公共充电桩,且闲置率较高。这为发展私桩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前,随新能源汽车附赠的充电桩大多数是没有通信模块的‘笨桩’;后来,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为车主提供了可加装通信模块的‘智能桩’。”仝宗旗说,“加装通信模块后,私人充电桩可以上网,变得像公共充电桩一样能出现在手机App或各类平台上,这样私人充电桩的用户,便可将自家充电桩的空闲时间,开放给本小区或可进入小区的新能源车主付费使用。”
刘永东告诉记者,针对一些老旧小区电容负荷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采用有序充电技术缓解电容负荷压力。一些老旧小区由于规划较早,电容量较低,无法布局过多用电量较大的电器。一个个充电桩就像一个个超大功率的“家电”,一旦布局数量超过小区电容负荷,就会影响居民正常用电,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与传统的插入充电枪后立刻以固定功率充电不同,有序充电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通过感知电网负荷的变化趋势,动态调整充电时间和功率。”刘永东解释道,通俗地说,就是新能源汽车车主设置好充电结束时间与目标电量,剩下的交给系统后台,由后台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充电、以多大功率充电,“这样有利于缓解老旧小区电容量较低而造成的汽车充电难题。”
此外,随着供电技术的愈发成熟,电价不断走向市场化,建设“光储充检换”一体站也是一种可行的充电桩运营方案。这种综合能源站可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换电、电池检测“一条龙”服务,一方面可实现清洁能源存储就地消纳,缓解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可以打造多元化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同时满足更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用电需求,便利绿色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