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理解制度型开放
http://www.CRNTT.com   2023-01-12 08:25:23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分,提到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什么是制度型开放?如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从而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 宾:袁晓江(深圳市委党校教授)

  制度型开放的层次更高、难度更大,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主持人:什么是制度型开放?它的内涵是什么?

  袁晓江:制度型开放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开放,是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基础上的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的初期,主要是商品、要素和服务进出口贸易,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在沿海地区出现大量“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这时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是我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当时我国还是“短缺经济”,许多商品需要凭票供应,通过商品进口可以弥补国内生产不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和外汇不足,可以通过出口和“三来一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举措,之后又兴建了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目的都是通过更便利的方式加大加快对外开放。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仅有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已经明显不够。2018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是中央较早正式公开提出“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涉及的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对商品和要素来说,开放的层次更高、难度更大,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深入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

  主持人:由政策导向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意义重大,您如何解读?

  袁晓江:有利于深入对外开放。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是必经的一个阶段,主要涉及的是物质层面,而不是制度层面。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和一些其他国际组织,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朋友圈越来越大。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正在向纵深发展。要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国际规则修改和制定我们的制度,以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形成大开放格局。如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各类经济成分一律平等、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制度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