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是驱动两岸统一的文化心理力量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历史上中国数次统一,又数次分裂,统一与分裂循环往复,不仅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进程,也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追求统一、维护统一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它文明的显着特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追求和最高价值,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与精髓。事实上,统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选择,也并非一时的政治诉求,而是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思维定式。〔10〕古往今来,不管政权如何更迭,统治者始终将追求统一、维护统一作为不可推卸的道德使命和政治使命,在统一的问题上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秦汉以来,“大一统”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根深柢固、一脉相承,塑造起中华民族共同维护统一的社会心理力量。追求统一、维护统一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根本性价值诉求。正所谓“大其一,统于正”,说的是既要追求形式上的整体与统一,同时也要推崇统一的正义性与合法性。“正统乃一统的基础,二者共成一义。”〔11〕
进入近代,受西学东渐影响,旧中国传统制度体系面临向现代化国家制度体系脱胎换骨的转型变迁。但即使是这样,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大一统”的国家结构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作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国家基本结构,“大一统”塑造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所共有的国家观念和政治文化:一种执着向往国家统一以及主张中央集权的价值偏好。〔12〕在这种“大一统”观念的长期熏陶之下,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事实上已经成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在国家建构上的重要文化和心理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及其政策实践是两岸统一的主要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统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一种新的文明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发展过程。〔1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义大利的统一问题》等经典著作中对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统一战争的性质、统一的领导力量、统一的时机和条件以及统一的外部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统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大量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敏锐洞察国内国际局势和台海形势新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对台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就对台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党对对台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根本保证。
四、“逼统”战略视角下两岸统一的实施路径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当前台海形势虽然严峻复杂,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武统”只是“保底工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充分认识到“逼统”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下大力气加强“逼统”能力建设,尽快形成更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筑牢底线意识,发挥斗争精神,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坚决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干涉,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一)军事路径:扎实推进对台军事斗争准备
军事斗争准备是指为满足军事斗争需要而进行的准备,核心是战争准备。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是解放军为满足对台军事斗争需要而进行的准备,是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强有力武器。调整军事部署、先进武器装备列装、机舰巡航、军事演习、发布国防白皮书等行为,均能作为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有效手段。〔14〕
扎实推进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一是要持续加大国防预算和先进武器装备研发的投入。3月5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国防预算为14504.5亿元人民币(约合2295亿美元),同比增长7.1%,时隔两年之后,增幅再次突破7%。但这个数据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显示,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总额为7905.732亿美元)。为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强国介入,持续加大国防投入的力度,加快高科技武器装备研发和列装的进度,从难、从严狠抓科技练兵、实战练兵,攻坚克难,敢打必胜。二是要针对民进党当局种种“谋独”挑衅,适时调高对台军事威慑的强度,灵活运用从军力展示、军事演习、常态化机舰巡航、大规模登岛作战演训、部队集结到海空封锁等各种不同手段,让台湾当局和岛内民众真实地感受到我们反对分裂、遏制“台独”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三是要加强对新军事革命的研究,以超限战思维(乔良、王湘穗1999)〔15〕谋划未来战场。未来台海一旦开战,战事将不仅在台湾海峡展开,也不仅仅是这片战场的机械式扩大。冲突双方的争夺可能来自海洋的更深处、天空的更高处,甚至太空。高新技术给战场带来的改变极有可能在非自然空间内拓展,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甚至纳米空间的对抗都将成为现实。非自然空间的胜负甚至有可能成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传统领域的争夺将与新技术领域的对抗交织在一起,互为表里,互相影响,但又各行其道,从而使战争在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全面展开。
(二)政治路径:现阶段以促成政治谈判为目标
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大陆内部省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关系。台海两岸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实利益纠葛迭加上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使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变得错综复杂。“逼统台湾”的战略目标说到底是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逼统”不会以中国古代“澶渊之盟”的方式换取和平,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签署“十七条协议”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核心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将两岸统一纳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之中,一方面主张两岸同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主张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王英津,2022)〔16〕
政治谈判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之间就内政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为确定各自利益、改善相互关系、协调行为尺度而进行的谈判。两岸政治谈判是指两岸之间就两岸关系中的政治性议题所进行的协商与沟通。〔17〕两岸政治谈判首先需要营造有利于谈判的国际环境和岛内政治环境。在外有中美博弈、内有民进党“反中仇中”政治操弄的背景下,现阶段两岸之间显然不具备展开政治谈判或者政治对话的客观条件,即便是两岸事务性协商对话也因为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变得愈加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工作的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包括施压、封锁、宣传等各种手段对岛内政局和民意施加影响,迫使台当局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同时,要旗帜鲜明地团结岛内各种统派力量,与他们就统一问题展开广泛的民主协商,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在台湾岛内培养一支反对“台独”、拥护统一、践行统一的统一同盟军。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系统分析美国等外部势力在台湾问题上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大国竞争加剧、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统筹兼顾、敦本务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外部力量,做好美国及相关国家政界、学术界、工商界和舆论界的争取工作。
(三)经济路径:“脱钩”与“嵌套”之争将伴随中美博弈持续较长时间
相对于其它方面,“逼统”战略在经济上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操作层面颇为复杂的,民间关于“惠台论”、“穷台论”之间的争论或许依旧无法平息。2018年以来,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赶超之势,美国对华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金融战和高科技制裁,并企图以经济“脱钩”对中国大陆进行极限施压。全面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赶超速度已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高度共识。中美博弈被民进党当局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引诱大陆台商转移产能、返台投资,另一方面大肆阻挠陆资赴台,并针对大陆在岛内的企业进行封杀,企图破坏两岸经贸往来,以经济“脱钩”带动岛内社会全面“去中国化”。
两岸经济“脱钩”是中美“脱钩”的衍生状态和溢出效应。〔18〕当前,民进党当局以防范大陆“全面渗透”为由,肆意破坏两岸和平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其对两岸经贸往来恶意缩限的做法使得两岸之间既有的合作机制被迫中断甚至倒退。中美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未来两岸在经贸领域“脱钩”与“嵌套”的斗争将更趋激烈。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受美国断供指令逼迫,台积电等台湾先进半导体企业很大程度上会掐住我们高科技企业的脖子,“新南向”政策还会推波助澜地带走一批大陆台资企业到东南亚等地投资建厂,“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的愿景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满信心,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押注美国能够在中美博弈中胜出,显然是出于政治目的而误判形势。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高达40%以上,对于大陆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结构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台湾产业界尤其是医疗和高科技等优势产业不可能视而不见。无论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如何操弄,两岸经贸关系并不具备完全“脱钩”的条件。国台办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两岸贸易总额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7.2%,达到2982.8亿美元;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家,同比增长34.7%。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固。〔19〕总之,今天的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处在世界经济发展合作的中心位置,强大的市场力量和惠台政策的深化落实将从经济上为“逼统”战略的实施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