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太空空间是无主之地,但空间中漂浮的太空垃圾却是“有名有姓”,它们都是在人类一次次的航天发射中被带上太空,然后因为各种原因开始了“四处漂泊”。虽然是人类制造,但对于该如何处理这些太空垃圾,人类社会却尚未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太空垃圾也有“国籍”
太空垃圾问题如今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借助俄罗斯“进步MS-18”号飞船的推进系统将轨道高度提升了约1.8千米,以规避与太空垃圾可能发生的碰撞。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表示,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每年平均进行11次调整。此外还需要进行机动规避,以避免空间站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虽然太空垃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对于太空垃圾的清理问题,国际上仍未达成有效共识。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清理太空垃圾目前可以说仍然是一项公益事业,没有国际规章来强制要求各国去做。”但太空垃圾的确是有“国籍”的。杨宇光指出,如果太空垃圾对某一航天器造成了实质性损毁,通常情况下垃圾的所有方,尤其是垃圾来源航天器的发射国需要承担相关责任。
但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专门管理太空垃圾的成熟规章,可供参考的祗有1972年的《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航天器在地球表面或行驶中的飞机造成的危害负有绝对的赔偿责任。如历史上来自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的多块太空垃圾坠落在澳大利亚境内,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美澳双方就赔偿问题反复交涉。杨宇光表示,高昂的处理成本以及缺乏明确的回报激励和责任划分,都让清理太空垃圾只能暂时停留在公益阶段。
减少垃圾产生各国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