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27日电/日前,海关总署发布了2022年前11个月外贸数据,中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在全球经贸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外贸发展的强劲韧性,也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经济日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文章表示,一直以来,得益于中国系列稳外贸举措的有效落实,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推进,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为抓手的制度型开放取得成效,外贸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动力充足且预期向好。叠加外贸产业拥有的成熟技术和配套优势,加之以RCEP为代表的中国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深化推动,成为外贸保持强劲韧性的重要基础。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未来,外贸增长动力势必得以进一步释放,月度进出口增速放缓趋势将被扭转,对经济复苏发展的赋能作用将更为明显。
文章指出,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国际经贸复苏乏力,全球通货膨胀高位运行,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需不足引发订单减少,中国外贸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外贸创造持续增长动力,发挥外贸强劲韧性,使之更好赋能经济复苏发展。
文章提出,积极服务外贸企业“抢订单”。紧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国际交流开放趋势,加大对外贸企业“抢订单”“拓渠道”的扶持力度,强化服务职能。应加大对国内外展会资源的信息集成和宣介力度,一方面积极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商品展会,吸引国际客商来华洽谈,另一方面组织企业走向海外,团体参展布展、组团出海抢订单,增加国外客商和消费者与中国企业“面对面”“点对点”交流机会,强化其对中国产品品牌的认识,促进国际市场供需衔接,助力中国优势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努力推动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要继续巩固发展,加大与中国主要外贸出口市场的贸易合作与利益协调,深化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合作,主动融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链条,扩大贸易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经济潜力大、活力强的新兴经济体市场,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推动RCEP合作为抓手,扩大对中东、中东欧、拉美、非洲地区的贸易规模,稳定与升级东亚国家供应链和产业链贸易网络,以投资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建设带动出口增长和结构升级。
持续增强外贸制度创新活力。要加强对外贸易制度型开放创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调整国内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创新推进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升级战略,打造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促进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绿色低碳、技术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制度型创新,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优势,建设并依托企业跨境电商平台,推进跨境电商优势企业与从事市场采购贸易的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联动开拓国际市场,合理布局海外仓,实现海外供销便利化,赢得更多海外市场机会。
精准落实外贸企业纾困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加强调研,把握制约外贸发展的痛点难点,精准落实纾困措施。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财政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构建政府、银行、保险机构合力推动外贸企业的融资链条,增强信贷保险和政府担保对贸易融资的扶持。落实外贸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强化出口退税助企效能,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建立中央和地方外贸企业纾困基金,为受国际市场突变、原料成本上涨、汇率剧烈波动影响的外贸企业提供援助,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