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是乐业之基,是共同富裕之要。按照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各地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期帮扶”两个环节,带领广大移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移民美丽家园。
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经省、市、县三级认可的美丽移民村达2.02万个,有315个移民村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224个移民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181个移民村获得“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使61.26万水库移民完成避险解困搬迁安置,一大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移民美丽家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呈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各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引导移民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移民产业,结合实际建立了“龙头企业+村集体+村民合作社+移民群众”的移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一批特色产业快速成长。
近年来,全国累计投入扶持移民村发展产业的项目资金达367.76亿元,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8.26万个,其中扶持移民专业种养植大户7.74万户,移民合作社8.88万个。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52万个。2016年至2021年期间,各地累计实施生产开发项目6.22万个,扶持建成移民家庭农场9880个,移民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864个。通过发展产业,广大移民群众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增加了经济收入,圆了“乐业”梦。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库区移民围绕生态农业、移民工业、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力。集中力量打造的蔡湾移民村民俗文化馆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0多万元。建设的移民产业园每年为75个移民村分别增收10万元以上。
在福建省泉城市德化县水口镇湖阪村,独具德化建筑特色的“戴云山筑”移民新村,依托当地石牛山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共发展专业合作社9家,现代农庄、农家乐、乡村民宿25家,种植经济作物近万亩,2020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万元。近年来,湖阪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省级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等称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已经成为有效的移民后期扶持模式。近年来,各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在精准把握移民群众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专业培训机构、优化培训方式、精选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有效避免了技能培训散而不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