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历史痛感未敢忘,勠力同心谋复兴
http://www.CRNTT.com   2022-12-12 18:30:05


 

  热爱和平的人们,即便相距万里总能相遇。

  每到12月13日,紫金草国际志愿者董戴维将微信头像换成黑白色,以此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据了解,从2008年日本志愿者黑田熏开始,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已汇集了来自美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他们身着紫色马甲参加志愿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和特长不断夯实这段人类共同的记忆。

  圆梦中华,砥砺复兴之志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纪念馆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12月13日,勿忘国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进入12月,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学结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的活动。13日上午,来自江苏、辽宁等全国40多所小学的师生代表,还将通过网络云课堂共上一堂主题班会课,一起倾听历史、朗读国家公祭读本和抗战家书。

  “对孩子们来说,侵略、屠杀还只是模糊的概念。但他们也会因此受到启蒙,思考什么是战争,该怎么看待历史。”南京市考棚小学王老师说。

  85载时光荏苒,85载沧桑巨变。历经劫难的南京,正改换新颜。

  长江边,燕子矶。85年前,这里尸横荒滩,血染江流,遭集体屠杀者数达五万之巨。如今,大河滔滔、青山相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矶夕照”光彩照人。

  “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幸存者阮定东说,他的爷爷阮家田曾在燕子矶的江边遇难,长大后他从军报国,幷带着后人多次重走逃难之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