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专家畅谈 香港应把握绿色经济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2-12-09 18:36:33


  中评社香港12月9日电/2022年财联社香港资本论坛12月9日在香港举行,主题为“低碳联动 持续共创”,意图助企业抓 “双碳”机遇。财联社香港分社执行总编辑田蕾表示,此次香港资本论坛是财联社立足香港、面向海外的首次发声,论坛将持续打造成为连接内地、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立足为两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谋划共赢、贡献智慧。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布局低碳经济受到众多市场参与者关注。作为进香港后首秀,财联社携手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与多位重磅嘉宾探讨了最新ESG风向,也探究了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这场绿色可持续金融发展大潮中所处位置,以及如何在香港把握绿色经济机遇。

  财联社副总编辑曲伟治以视频形式致开幕辞,他表示碳中和需全社会参与,同时也需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财联社今年设立了香港站,寄望与香港一起成长,见证2060年碳中和目标达成。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及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马骏博士,分别从理论及政策层面,就大湾区如何打造高质量ESG及可持续金融体系,以及转型金融框架对绿色金融体系的重大意义发表了主题演讲。

  叶燕斐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具有活力的经济金融圈之一。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优势,积极打造和建设高质量ESG和可持续金融体系,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金融动力。他还提出了支持大湾区的能源转型、提供长期成本合理的金融支持等六大举措。

  对转型金融框架的话题,马骏认为,“转型金融”成为双碳领域的一个新热词。转型金融聚焦于为支持适应重大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推动高排放高污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项目和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是绿色金融的延伸及补充。

  此外,港交所10月28日推出Core Climate碳交易平台,首四周已促成逾20名参与者完成超过40宗交易,涉及约400,000吨碳信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金融发展局董事局成员黄元山博士认为,Core Climate碳信用以港元及人民币计价,为碳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交易便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所使用的碳资产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 

  在ESG热议背景下,低碳转型与可持续金融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大湾区这片创新与金融,可持续与高质量齐头并进的土地上格外受关注。因此,黄元山博士,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杨巍,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太区 ESG 咨询服务主管涂乔彦,和穆迪ESG业务拓展副总监何祎文四位嘉宾共同探讨了这话题。

  涂乔彦认为,从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看,过去谈得比较多的是“E”,但这两年“S”和“G”更受重视。因为 “S”与国家所提 “共同富裕”关系很大;而“G”的支持推动“E”和“S”。

  黄元山认为,香港是否与国际接轨需要在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三个层面来看,关键则在企业方面。单靠香港过程会比较慢。但一旦有央企参与,各行各业都会进来,所以对香港的绿色发展更有信心。

  何袆文则表示,香港证监会针对金融机构,碳排放以及一些所谓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披露要求的情况。这些是他今年非常关注的。期待明年在深圳也出现绿色金融条例,预计深圳与香港政策会联动。

ESG投资与碳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最后阶段,招商证券国际CEO鲁公路,诺亚国际CIO蔡清福,花旗私人银行亚太区经济研究总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利刚和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歆玮共同探讨了ESG投资与碳市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利刚最关注欧洲碳关税政策。他表示,在ESG方面可以看到欧盟议会的超前。他们已决定在2026年前推出欧盟碳关税。这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对香港也是机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