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从殷墟考古读懂何以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18:20:56


 
  “中国文字虽然经历了甲骨、篆、隶、草、行、楷等不同书体形式的变化,但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近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认为。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随着甲骨文研究持续推进,“何以中国”的文明起源问题将得到更好解答。

  系统全面细致的中华文明探源离不开殷墟

  扎根殷墟考古发掘一线已20余年,何毓灵是最熟悉殷墟的人之一。在他看来,如果把中华文明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在中华文明探源进程中,殷墟就是主干,由此延伸、扩展、追溯。

  “系统、全面、细致的中华文明探源离不开殷墟,殷墟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与基石。深入瞭解殷墟,才能准确把握中国早期文明的核心要素和内涵。”何毓灵告诉记者,郑州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两周城址性质的确认,离不开以殷墟为基点的比对与辨析。同样,周边区域青铜文化,如草原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先周文化、珍珠门文化等性质与年代的判断,以殷墟为坐标和参照,其年代与内涵才能更加清晰。

  提起殷墟,人们除了甲骨文往往还会联想到青铜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之一后母戊鼎,正是在这一时期铸造的。

  据何毓灵介绍,殷墟是目前所知古代都城内发现铸铜作坊最多、规模最大的。以后母戊鼎、青铜牛尊等为代表的大量青铜礼器,不仅表明当时青铜冶铸水平已高度发达,更是礼制文明的象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