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图 |
|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荣致辞。 |
|
台湾铭传大学讲座教授洪孟启致辞。 |
|
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陈益源致辞。 |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电/11月5日,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文化研习交流基地、《海峡人文学刊》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台北会场”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海峡两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共30多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在开幕式的致辞中,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荣、台湾铭传大学讲座教授洪孟启、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陈益源、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李志宏、万卷楼图书公司总经理梁锦兴,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达了衷心的问候与祝贺,幷感谢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为传承中华文化所做的努力,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所做的贡献,指出:海峡两岸文化相通、血脉相连,传承中华文化是根植于两岸同胞血脉中的文化自觉。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会,也是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凝聚两岸文化共识、加速中华文化复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海峡两岸的命运共同体。
主旨报告环节中,台湾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林安梧发表了题为《中华文化的“母体意识”与两岸文化的发展――兼及于“现代化之后”的反思》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林教授首先反思当代新儒学,指出其理论的“父性意识”有其限制,须得转化。其次提出需从“父性意识”走向“母性意识”,从“心灵主体”走向“身心共同体”,解开“话语的论定”,回归“存在之本身”;即由“我的”回到“我”,由“我”进而归返天地,解开人的主体意识,归返到天地原初的本源。如此才能阴阳和合、乾坤幷建,这样的“母性意识”,预取着往外开拓必须有一根本之源的回归,正如老子所谓的“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最后祝祷在母性意识引导下,能促进两岸的和平统合,幷对现代性之后的人类文明起着疗愈作用。
在学术交流环节,台湾知名学者围绕“两岸文教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就“两岸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情感认同”“两岸史学的共同书写与史观建构”等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原“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所长蒋秋华的《淮海少年高明先生早年的经学著述》,梳理高明先生早年的经学著述,《诗六义说略》《易图书学传授考源》《连山归藏考》及《易》学两篇,幷论述其刊布情况,在挖掘文献资料方面做出贡献。台湾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王隆升的《文史情怀与认同——对闽王王审知的追忆书写及溯源考察》,从文学与历史溯源的角度出发,以闽王王审知为讨论核心,运用诗歌文本与家谱族谱之记载为材料,探讨对于王审知的追忆书写和自我溯源的考察。台湾海洋大学共同教育中心教授颜智英的《论宋诗中的“观渔”意象》,择取宋代描写“观渔”(以观钓竿之外的渔事书写为主)的30首诗作为代表,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分析归纳其主要三个意象:“游观”“惜生”“抒怀”,幷从海洋文化、思想、咏物诗学等视角具体考察其内涵与特征。台湾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林宏达的《杨仲谋〈瘦影词〉的怀乡书写》,针对词人杨仲谋的《瘦影词》《瘦影词续集》以及《瘦影词后集》的怀乡主题进行分析整理,一窥杨氏思乡情怀。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创设计产业学系助理教授庄育鲤的《历史文化资产的活化与推广——以基隆船舶为考察对象》,以曾经来到过基隆港的历史船只为研究主题,架构基隆历史船只影像(image)的“视觉体制”(scopic regime) 与淬炼在地性与文化性的意象,创造更多地方基隆海洋意识情感交流的核心价值。台湾海洋大学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谢淑熙的《阅读教学与人文素养——以〈论语〉为例》,从传统的儒家思维探究《论语》所蕴涵的时代意义,幷提出当前各级学校语文教育不应该墨守成规,应该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台湾空中大学助理教授蒲基维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诠释——以道家、儒家的经典为例》,对文化经典《道德经》《庄子》《论语》《中庸》《孟子》《荀子》及宋儒进行现代的诠释,认为应借助教育、政治之媒介,将远古圣贤所遗留下来的生命智慧发扬光大。台湾中华出版基金会董事长张维新的《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回顾与展望》,回溯两岸出版交流合作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探索接触、积极开拓、融合发展三个阶段,幷提出促进两岸出版产业交流的四大建言:携手提高华文出版在国际出版市场的影响力、合力提升两岸数位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共筑两岸中华文化共同体、共同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锡敏的《析论清代台湾本土画家之绘画风格与构成元素》,指出清代台湾本土画家的画作蕴涵着中国绘画的笔法与时代元素,有传统院体画细致风格、有文人画的笔墨气韵、有浙派的洒脱笔趣、有扬州八怪的创新笔法,有闽派的地域风格。他们承继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精神,在台湾为中国绘画开创另一个新的格局。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总编辑张晏瑞的《万卷楼实习活动与两岸文化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介绍万卷楼实习活动与两岸文化交流的缘起与嬗变、学习与交流的具体情况,对过去进行反思总结。幷展望未来两岸出版产业的实习交流,点燃两岸之间学术、出版交流合作上更密切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