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3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中,“三农”工作仍然至关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尽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农业依然是短腿,农村依然是短板,农业农村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应有拓展农业功能的深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基础是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作为初级产品的产出部门,虽然农业可能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候其重要性可压倒一切。因此,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基本盘。随着时代发展,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多重功能多元价值日益凸显。要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掘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农村现代化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摆在更突出位置,应有维护农民利益的厚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与农村是共同富裕的着力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虽然连续,但前者重点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三农”问题,也更具综合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善于处理更复杂的利益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5年,乡村格局正处在演化调整的关键期。伴随乡村建设行动,有的地方酝酿大拆大建,有的地方打起农民土地主意。农村的资源取之于农,理应主要用之于农,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和土地增值收益,让农村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民。各地应多听农民呼声,多为农民着想,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要一并推进,应有促进城乡融合的高度。从地图上看,城市是一个点,乡村是一大片,城市的发展要靠乡村的托举。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衰弱的乡村无法承载繁荣的城市,振兴乡村必然涉及城乡关系的深刻调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一方面,改变以往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单向流出的情况,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人、地、钱”难题。另一方面,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保持足够的耐心,让农民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进退有据。
总之,唯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将广袤乡村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和美。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