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2-10-31 08:25:56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高质量经济体系支撑现代化建设
  
  文章强调,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有现代化经济体系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任务。祗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战略和基本方向,并强调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制造业具有重要地位,其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推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提升,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二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标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市场体系容量巨大、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统一开放、主体活跃、竞争有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市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与此同时,一些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中国市场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决清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依法依规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进一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三是健全完善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分配体系在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中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使分配体系体现出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对城乡区域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建立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各区域在合理分工基础上良性互动、城乡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从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看,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从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看,总体思路是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定位,通过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各区域良性互动,最终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一定意义上看,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形成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本质上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五是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在这一过程中,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既要坚定不移推进,又要坚持统筹协调推进。这要求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能源革命和绿色制造为突破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绿色升级,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转型。
  
  六是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可以说,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从而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过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也要求建设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不断增强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依托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更好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聚焦建设全面开放体系,要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强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开放,积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七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我们党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长处,又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有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说,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机制。在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改革与管理高效统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效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