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网发表评论员臧梦雅文章表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连续4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十年间,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1年,中国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262.3万亿元,年均增长5.4%。其中出口144.7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进口117.6万亿元,年均增长4.7%。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更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文章称,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交融,国内大循环需要开放来提质增效,双循环需要开放来塑造新优势。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轨道,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全球问题的积累,对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要在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要进一步降低关税,激发进口潜力,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扩大金融业开放,推进服务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还需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以变应变,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瞄准国际需求,高水平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投入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强发展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市场;同时,持续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等,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创新提质增效,为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拓展空间。
文章指出,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不断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扩大开放,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健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机制,持续提升的开放水平,不断优化的开放模式,更加激活的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定能为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升级、互利共赢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