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http://www.CRNTT.com   2022-10-27 08:15:19


   
  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实体经济是中国发展的本钱,也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
  
  第一,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抓好制造业,既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继续巩固锻造中国制造业规模体量大的长板优势,又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广大人民群众的吃穿用住行等基本需求,都离不开传统产业,大型经济体更是如此。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不仅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行业。传统产业要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等,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要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资源能源消耗少、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绿色环保等产业打造成新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数字化技术深入应用为支撑,以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为驱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综合服务效能,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不同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融合发展业态模式和路径,使“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依靠创新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国际竞争新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稳步提升中央财政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相关机构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比重。改革基础研究的实施方式,既要鼓励和支撑原始创新研究,也要实施以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通过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方式开展的基础研究。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培养甘于坐冷板櫈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市场机制活力,聚焦关键核心环节,以重大需求和应用场景为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重要矿产资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全产业链引领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挖掘国有企业创新潜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专做精做优,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
  
  第三,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中国数字经济。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要大力发展数字基础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底层操作系统、高性能芯片、传感器、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优势产业,聚焦数字安防、区块链、5G等优势产业链,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瞄准元宇宙、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一体化等战略性领域布局新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以融合赋能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对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数字化要以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抓手,支持和推动制造企业积极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制造等新模式,加快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服务业数字化要以模式创新和消费场景升级为重点,大力拓展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便捷化线上服务应用,鼓励餐饮外卖、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农业数字化要依托智慧农业建设,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农产品电商、共享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第四,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形成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引擎作用。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系统打造中国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引领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把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改善金融供给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高技术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对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项目提供绿色信贷,支持绿色发展。
  
  筑牢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要实施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焦“高精尖缺”领域,选拔和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企业家。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大力培育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大国工匠和卓越工程师。
  
  第五,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优化升级光纤宽带网络,一体化布局建设绿色数据中心。超前部署协同、先进、开放、高效的创新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按照智慧城市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大力提升城市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持续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物流畅通效能。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严控煤炭项目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有序发展水电,安全稳妥推进核电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流域防洪减灾能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