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期间,多国驻华使节还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接受了访谈。在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默罕穆德·西德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会带来共同繁荣,促进文化发展。“千年以前,巴基斯坦和中国就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着各种交流。1951年巴中建交后,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参赞娜斯琳·法蒂玛表示,中国的文化历史丰富,治理理念及取得的发展成果在世界上广受认可,期待双方今后能有更深入的交流互动。
拓宽对话领域,关注丰富人文话题
据介绍,与往届活动相比,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主题设计、规划组织、活动安排上更进一步突出人文综合性,设置了文物、文学、艺术论坛等9场平行分论坛。与此同时,活动的国际化色彩更加浓厚,邀请了更多外国政要、前政要和驻华使节等参与,并开展国际友城对话、中希古典文明对话等多场交流活动。
在艺术论坛中,专家学者以广阔视野“把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中国曲艺作家、评论家孙立生说,儒家经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不仅贯穿于传统艺术发展过程,还衍生出“要想好,颠个倒”“不隔语,不隔音,更要紧的是不隔心”等创新创作理念,形成了重视受众审美习性、将其视为“知音”与“朋友”的中国美学传统。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范玉刚认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又应丰富手法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如舞剧《只此青绿》、数字版《清明上河图》等,都通过创新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更具“国际范”与“时尚感”。
作为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框架下重要活动的中希古典文明对话,也是今年庆祝中国希腊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16世纪,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被翻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方,在同一时期,希腊哲学思想也传入中国。当时,双方看到了不同的文明智慧,并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之处。”希腊伊奥尼亚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席教授艾琳娜·埃弗拉米多认为,孔子、苏格拉底等先哲的思想中存在诸多共通理念,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首先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