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格局趋于优化,空间形态初步形成。东中西地区城镇发展更趋协调。除了东北地区外,中西部的地区级城镇平均人口数量增长更快,2021年分别比2012年增长37.6%和49.5%,而东部只增长29.8%。同时,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也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城市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19+2”城市群布局总体确立,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能力稳步增强,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程度加深。
文章表示,面向未来,中央谋于巨,作于细,已明确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其中,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特别是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县城这“一大一小”发展,已成为城镇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趋势。
文章指出,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城镇化进程中将成为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体,其发展成熟不仅有利于全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优化,而且有利于合理城镇等级体系和疏密有致生态空间的形成。城市群和都市圈既能提高发展效率,增强规模效应,又能避免单体大城市无限制扩张所带来的城市病,使之核心功能更加凸显,同时也可以使区域内包含县城在内的小城镇同享发展机遇,获得足够的发展机会,为资源有效配置创造更广阔的承载空间。
大城市将逐渐“由胖变壮”,作为区域中心应有的辐射效应将进一步增强。国家已明确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和撤县改区,这意味着省会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无序扩张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一方面将使周边小城镇减少来自大城市的不对等竞争,更易获得发展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使大城市自身避免陷于交通成本上升、生产生活空间压缩的窘境,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并便利与更广大区域的交通往来,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县城作为城镇化重要空间载体的地位得以确立,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将获得基础支撑。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空间优化,但是其中的小城镇发展一直是短板,从而导致协调优化的基础支撑不足。县城是一类在全国广泛布局的小城镇,具有区域多样性。县城作为重要空间载体,不仅将增强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而且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公平都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