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244只医疗器械概念股上涨
http://www.CRNTT.com   2022-10-15 11:16:45


 
  中银证券认为,医疗新基建能够有效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医疗器械集采将具备趋势性,集采落地后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龙头企业有望更多获益。海外医疗新基建及国内进口替代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谢青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生物医药细分赛道中,医疗器械方向很值得关注。第二批高值耗材(关节骨科)集采落地后,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明显提高,考虑国产器械许多细分领域比如骨科关节、医疗设备(彩超、内镜)国产份额普遍不到20%,国产医疗替代空间巨大。高值耗材的集采有望推动相关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进口替代也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投资逻辑之一,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具备自主可控引领国产替代及业务国际化产品出海双重成长逻辑的医疗设备,及相关配套耗材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获得更多收益。” 

  “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企业非常值得关注,未来大有作为。”某医疗投资机构投资总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内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品质和价格进一步平衡。中国制造优势凸显,从国产替代到走向全球,国际化布局成绩逐渐显现,国产高技术壁垒的医疗设备出口趋势加速,产品在高端领域竞争力显着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