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快,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应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优。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支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产业基础能力的体现,两者能够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发挥作用。为此,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软件、创新环境建构等方面实现突破,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为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要在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的前提下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供给能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配套水平、供应链效率和控制力、价值创造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切实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在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要提高基础设施的系统完备性,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
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丰富,不仅指明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为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其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四降一升”问题,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重点是改善供给结构,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也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其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自主创新和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中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有助于解决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等问题。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着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其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对于解决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防控金融风险、防止脱实向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服务。要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其四,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有助于化解产业安全面临的风险,重点在于发挥各地产业优势,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结合不同产业的特性和发展阶段,引导其向符合发展条件的地区转移;从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出发选择产业承接重点,确保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产业有序转移,能够有效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区域合理分工、协同发展。
其五,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重点是要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维护和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要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切实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有效服务制造业的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制造业布局,统筹不同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同时,还要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