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农户和基层干部表示,一套山区柑橘的自动灌溉系统的每亩投入超过1万元,一个蔬菜大棚进行简单数字管理改造的成本达到数万元,投入成本高且带来的增效有限,以至于小农户的接受意愿不强。大田作物种植的数字化成本更高,且很难通过简单的产品溢价回收投入成本。目前,智慧农业多应用于一些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展了小规模应用探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李昭表示,小农户对传统生产方式存在依赖心理,导致“不想用”;数字化基础薄弱,技术、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不会用”;使用成本高、有一定技术门槛,导致“不敢用”。在地方财政投入、研发支撑投入方面,由于对智慧农业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各级政府部门对智慧农业的投入相对不足,智慧农业的“产学研”转化机制也有待完善。
持续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政府引导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基层推广体系的支持。
马九杰表示,政府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是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公共平台建设和治理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生产和积累大量的行政管理数据,这些数据的整合和利用将对提升农业政策效果、设计和实施恰当的智慧农业政策起到催化作用。
中科物栖(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张磊表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高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未来,需推动智慧农业系统性、专门性、特色性解决方案的有效供给,深化物联网等通用性技术在农业生产、交易、流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加快弥合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