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9-21 08:37:21


 
  形势怎么看?发展怎么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长远之策。

  这是应对时代发展大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黑天鹅”乱飞,“灰犀牛”频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传统国际循环弱化。相比以前,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祗有立足自身,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才能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开创未来。

  这是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主动作为。历史经验表明,凡是能够成功实现经济崛起的大国,无一不是本国经济体内聚力释放能量的结果。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打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确保经济体系健康畅通,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有效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是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高水平安全的战略谋划,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新征程上,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我们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

  (五)

  14739万吨!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托稳了经济底盘,为中国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粮食安全到能源安全,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一个百年大党深沉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于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讲“准备吃亏”时就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强调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迎接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1988年,在谈到改革与风险时,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反覆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就告诫全党“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在2019年1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勇于和善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战胜风险挑战,必须激发“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果断处置、主动作为。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举措落实得更周密一些,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底线就是安全线,行动就是保障力。战胜风险挑战,必须真抓实干,让工作踩在点子上、抓到要害处。拿出高招硬招实招,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事业发展的“上升指数”。

  战胜风险挑战,必须把握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辩证关系,既坚定信心,又奋发有为。危与机同生并存、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克服了危即是机。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只要我们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增强斗争之能,在“山雨欲来”前未雨绸缪,在“风起青萍”时见微知着,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六)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反覆证明,能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关系国家兴衰、历史走向。没有发展作为支撑的安全,必然难以长久;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论,坚持系统思维,善于“弹钢琴”,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既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善于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坚持动态清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又坚持科学精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既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又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既坚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又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关键是深刻理解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用发展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眼光想问题办事情,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在统筹兼顾中把握全局,求得“最优解”、实现“最优化”,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七)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穿越关山,永远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克服外部不利因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交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精彩答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新征程上,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铆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我们坚信,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14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就一定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钟华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