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表示,政府会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只会在人手极短缺及无法招聘足够本地人手的行业,才会输入外劳。笔者十分认同,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外来劳工比例,位于全球前列位置,使当地劳动市场可因应经济周期变化,作出灵敏调节。外来人力资源不单可在经济畅旺时增加产量,亦为经济下滑时作出缓冲,减低新加坡工人失去工作的风险。因应技术水平,新加坡人力部为外来工人发出不同类型的工作签证。当中包括:专业人士、中等技术工人及非技术工人。他们也为外劳雇用比例设定上限,因应行业和签证类型,企业的外来工人于雇员总数比例,不可超出指定上限。
此外,笔者建议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造业青年实习计划,鼓励大湾区城市,包括香港在内的建筑业企业参与,为本港青年提供建造业实习岗位,也是吸引青年人入行的途径之一,长远而言有助培育年轻建造业的人才。
(作者系重庆市政协委员、香港重庆总会副会长、香港房地产协会会员、香港地产及建造业关注组召集人赵式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