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题:近代以来新疆与台湾在国家疆域中的战略地位与治理模式比较——兼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台湾统一后治理的启示 作者:陈钰婷(漳州),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王建民(漳州),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摘要】近代以来,西部边疆新疆与东部海疆台湾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国家治理中均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晚清政府曾在19世纪末对优先保新疆还是保台湾进行了激烈争论,幷达成优先保疆结论,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在维护新疆与台湾疆域及治理问题上,历届中央政府所面临的内外威胁、宗教信仰与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新疆屯兵戍边治理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模式,对统一后的台湾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台湾统一后,可将经过改良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模式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相结合,组建台湾新型发展建设集团,负责承担统一后重建、能源与军工等重要领域建设、两岸海上海下交通体系建设、协助维护海防与治安等任务,更好推进与落实“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主席这一重要讲话向全世界传达了两岸统一的强烈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共同意志。两岸统一之后,台湾的有效治理就会很快被提上中央重要议程,为此需要早做谋划。观察研究近代以来西部边疆新疆治理经验与模式,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治理经验,对统一后的台湾治理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启示。
一、近代以来新疆与台湾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比较
(一)晚清政府对优先保疆还是保台的争论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藉口新疆局势混乱,妨碍其边境安宁,出兵侵占伊犁。同治十一年(1872年),沙俄又与阿古柏①政权达成《喀什噶尔条约》②,将势力发展至南疆。次年,即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也加紧了对阿古柏的拉拢,幷为其提供军事援助。西部边疆新疆的国家主权与安全形势出现新的危机。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因此,收复新疆迫在眉睫,“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安眠之日。”同年春天,左宗棠在写给总理衙门的复信中,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幷明确提出了收复新疆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案。他指出:“就兵事而言,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如果乌城克复,我武维扬,兴屯政以为持久之谋,抚诸戎俾安其耕牧之旧,即不遽索伊犁,而已隐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③由于左宗棠的积极努力争取,清廷开始谋划保卫新疆的部署,陆续派出军队出关。
然而,几乎同时,东部海疆告急。同治十年(1871年),琉球商船遭风飘至台湾八瑶湾,被牡丹社“生番”杀害54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发生了小田县民4人被害。日本政府以此为由与总理衙门争论,总理衙门大臣强调琉球为中国所属。而日本却以琉球归日本版图,且以总理衙门所说“生番”所处为政教未及的化外之地为由侵略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对台湾进行军事调查、绘制地图幷率军登台,当年7月即完成对台湾各设的征讨和笼络,幷建立都督府,妄图长期控制台湾。清政府急令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前往处理,在与日本交涉的同时强化台湾防务、安抚居民。10月31日,中日签订《北京专条》,清廷收回台湾全岛,赔付日本被害难民抚恤银10万两,以及付银40万两留用其所修建设施,12月底,日军撤出台湾。东南海疆危机的再现使清廷朝野震动,巩固海防不可拖延。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于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1874年12月10日)呈上《筹议海防折》,主张放弃新疆,认为“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已为不值”,且“兵力饷力万不能逮,不必急图进取”,幷且,他还认为新疆毗邻俄国,南近英属印度,“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④他的结论是:对已经出塞和准备出塞之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撤停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李鸿章提出的暂缓西征、全力经营海防之观点无疑对西征之军釜底抽薪。
于是,处于西方殖民浪潮中的晚清朝廷迎来了新的两难抉择:西部边疆新疆与东部海疆台湾同时受到入侵威胁,是两边兼顾还是保一舍一?如果二者兼顾便会力不从心,如果保一舍一,却又保谁舍谁?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有限财力如何分配及防务重点的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左宗棠对李鸿章完全放弃塞防的观点毫不认可,认为西北塞防已有一定基础,如果前功尽弃,是“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仅会丢失西部,还会对北方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幷重”。但他深知,二者兼得实为空想,于是在后期主张压缩海防经费收复新疆。同为封疆大吏,左、李二人都深知,以财政现状而言,想塞防、海防幷重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舍弃一方,否则二者皆失。为决断到底选择海防还是塞防,恭亲王奕欣主持召开军机处会议,郡王、六部、九卿等高级官员94人在内阁政事堂历时20余日,虽未达成一致意见,但舍弃新疆、停罢西征的言论甚嚣尘上。
光绪元年二月初三(1875年3月10日),慈禧密谕左宗棠:“中国不图规复乌鲁木齐,则俄人得步进步,西北两路已属堪虞,且关外一撤藩篱,难保回匪不复啸聚肆扰近关一带。关外贼氛既炽,虽欲闭关自守,势有未能”,“现在通筹全局,究竟如何办理之处,着该大臣酢度机宜,妥筹具奏。”要求左宗棠“通盘筹划,详细密陈”。⑤显然,在慈禧看来,问题根本不是要不要守祖宗之地,而是哪块地更紧急,更要命。新疆是西北屏障,必须保住,虽然海疆同样关乎京师安危,此前教训还历历在目,但毕竟当下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左宗棠于三月初七(4月12日)呈上《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和《遵旨密陈篇》,明确指出“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幷重”,“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塞防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深思审处也”。⑥于是,清廷稍后的表态是:一方面指出左宗棠所谓“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大有所妨,所见甚是”;同时也反对左宗棠海防经费“无待别筹”的企图,称“各省设防,事属经始,需款较巨……尚待与各省疆臣共相经画者也”。清廷表面上二者兼顾,但实则支持在不放弃海防的同时重点保住新疆。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八日(1875年5月3日),清廷谕旨明确指出,西征军饷“不得不竭力图维,先其所急”,议定:令各省提前预解300万元,准左宗棠借洋债500万元,由户部借库银200万元。按照左宗棠原奏和户部的商议结果,借款应从各省拖欠西征军饷内按年拨还。但清廷却否决此议,强令户部所借的库款200万元由粤海等关海防经费项下“陆续扣还”。此外,光绪元年十月十一日(1875年11月8日),清廷特下谕旨《谕各省关速解西征年终满饷及历欠月饷否则即由左宗棠等指明严参》,其中不止传令各省,还传谕粤海关监督等,这一举动鲜明地表达清廷的态度:重西轻东,西部新疆优先的战略。
至此,晚清政府对“海防”“塞防”的争论告一段落,收复新疆的重任落到左宗棠身上。左宗棠以坚定必死的决心,抬着棺材亲赴新疆,新疆终于得以收复,保住了西部边疆。但忽视海防却留下巨大的后患,在数年之后表现则更为突出,1894年的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北,自此失去台湾,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二)西部边疆新疆与东部海疆台湾在国家主权与安全中均具有特殊重要性
新疆处于亚欧大陆腹地,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信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上就是沟通东西方的战略要冲,“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格局让新疆成为历史上世界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舞台。新疆是内陆地区,与周边多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接壤,历朝的中央政府都能够通过陆地直接驻扎戍边,同时畅通西亚、中东、中欧等广大地区。
台湾屹立于祖国东南海面之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宋元以来被朝野视为沿海数省之门户,与大陆海防一体,不可分割。它四面环海,孤立于海上,需要通过海路、水兵才能够实现戍边保卫。同时因为台湾完全不与大陆接壤,导致台湾的管辖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困难重重,台湾的有效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如果台湾处于中央有效管辖内,则东南沿海发展有所屏障,国家海上主权更加有力;台湾一旦被他人利用,就成为了锁住我国发展的有形链条,即如今美国在太平洋布下的所谓“第一岛链”。
新疆与台湾二者皆为国家两大重要门户、重要通道,缺失新疆,则华北内陆岌岌可危;缺失台湾,则东南各省唇亡齿寒。二者在国家主权与安全中的重要性不可比拟,缺一不可。
(三)西部边疆新疆与东部海疆台湾面临的内外威胁的相似性
新疆与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曾有着被内外势力同时裹胁的屈辱历史。
新疆自16世纪起就频繁受到沙俄及中亚各国的侵略骚扰,由于中央政府受制于多种因素,对新疆治理时紧时松。同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广袤的地域资源,新疆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多宗教融合的舞台。因此,生存资源的夺取直接诱发了内部各类势力进行斗争。新疆与中亚五国之间存在着九大同源跨国民族,多个民族相继建国,幷享有了国家赋予它们的特殊地位和利益,这对生活在中国新疆境内的同源族人无疑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民族情绪极端化幷呈现政治化的趋势,“东突”势力藉此而来,给新疆社会的团结稳定及地区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⑦
就受外部威胁而言,台湾的历史与新疆有着诸多相似之处。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直到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明郑治台22年,直到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然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逐渐强大,一直企图侵占台湾。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海战,1895年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日本在台湾开始了长达51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失败,台湾才归还中国。然而,短短不足5年时间,在内战中惨败的蒋氏政权退守台湾,拉开了长达70余年的两岸对立与分裂局面,至今尚未统一。特别是如今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掌握政权,勾结外部反华势力,大搞“台独反中”活动,直接威胁国家主权和安全。可以说,直至今日,新疆与台湾依然是国家主权与安全的两大高风险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