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转行
2004年,我只身来到柬埔寨打拼,那年我30岁。在柬埔寨,我卖过小家电、服装鞋帽等,渐渐地在当地批发零售行业站稳了脚跟。一次,在和朋友聚餐时,我品尝到了当地的鹧鸪菜肴,味道十分鲜美。当时朋友随口提了一句,“养殖鹧鸪或许是个前景不错的产业”,我记在了心上。
说干就干。在简单考察了一番之后,我联系了两个朋友合伙投资鹧鸪养殖。我们兴冲冲买了200多只鹧鸪苗,还邀请当地一名懂养殖技术的老人来指导,幷专门请了一名华人翻译。然而,隔行如隔山,我们此前对养殖技术一无所知,专业术语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很快就碰了钉子,首批鹧鸪苗几乎都没有长成。
刚起步就遭遇失败,我的两个朋友都打起了退堂鼓。我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要继续尝试,一定把这件事办成”——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当时,拿到品质好的鹧鸪苗很不容易,我就尝试人工孵化。从用柴火加温、用棉被保温,到摸索着做孵化箱,我走了许多弯路,试了许多种方案,花了半年时间终于孵化出了几只鹧鸪。那段时间,我经常戴着口罩,在超过37℃的孵化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养殖技术,从一次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慢慢地,我从养殖“门外汉”成了“内行人”,攻克了从引进种鸟到种蛋受精及孵化、雏苗培育,再到饲养成鸟的一个个难关。
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后,我萌生了回家乡继续办养殖基地的念头。经过市场调研,我发现鹧鸪养殖在温州几乎是一片空白,大有潜力可挖,便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为谨慎起见,我先在与东南亚气候相近的云南办起养殖基地,继续打磨和精进养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