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芯片法案”扰乱全球供应链
http://www.CRNTT.com   2022-08-09 11:04:21


 
  胁迫芯片企业站队

  《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在参众两院通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冯维江认为,疫情背景下,全球芯片生产链条被打断,美国出现了严重的芯片短缺问题,迫使两党商讨折中方案。经过长时间“讨价还价”,两党的分歧基本得到解决,就法案核心的共识性内容达成了一致。如果不能在8月国会休会期之前通过,经过一个月的休会期,法案将面临美国11月中期选举的扰动,很可能错失通过的窗口期。在“最后期限效应”之下,美国国会特别是参议院民主党人决定,聚焦芯片议题,推动法案通过。

  在两党辩论最酣之时,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经济有巨大拉动效应,半导体行业在美国每雇用1个工人,可以间接支撑6.7个工作岗位。《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将投入500亿美元建芯片厂,这意味着仅在2021到2026年间,半导体行业就能增加52.3万个就业岗位和763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该法案酝酿已久,快速通过并不算意外。该法案打着重塑美国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位置、提升美国战略新兴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优势等旗号,促使两党达成一致意见。”江天骄表示,为了推动该法案通过,美国政府多重借力:外借疫情冲击全球芯片供应链、汽车芯片短缺,大肆渲染中国芯片威胁论;内借法案发起人舒默升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芯片法案不仅可以为美国提供数千个新工作岗位,还可以让美国借此重掌科技领导权的承诺;之后通过美国芯片企业说服美国民主党放弃政府不干预经济的传统,再通过利益交换,赢得共和党党魁麦康奈尔在内的17名共和党人的跨党派支持——以芯片法案为火车头,带动庞大的科学法案一起获得通过。

  近年来,为扭转芯片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劣势,美国上下其手,蛮横打压他国芯片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双边或多边的方式,限制中国获取和开发先进芯片制造及设计技术。例如,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全球最大的光刻机企业阿斯麦公司扩大对中国的禁售范围;拼凑所谓‘芯片四方联盟’(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搞排斥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壁垒’;在全球范围内限制华为的经营活动,在制造上‘卡脖子’以实现废除其先进芯片设计能力的目的。二是胁迫并试图控制半导体行业相关龙头企业。例如,要求台积电、三星电子、美光科技、西部数据、联华电子、SK海力士和新科电子等企业交出半导体供应链数据,威逼利诱台积电等企业到美国投资办厂。”冯维江认为,这些霸凌行径冲击了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扰乱了市场预期,降低了行业投资信心和水平,增加了行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和风险,以牺牲半导体领域跨国企业全球效率和利润为代价,为美国复制一个相对并不先进的芯片制造业,掣肘全球半导体行业创新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